手机版 欢迎访问文明生态村网站
海南文明网讯 近年来,儋州市那大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积极引进企业,以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鼓励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,并逐渐走上轨道。今年,那大镇洛基村农户们收获了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的“第一桶金”,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。4月3日,在位于那大镇洛基村村民郑家栋家中看到,其一家人都在自家蚕房里忙着挑拣蚕茧、装篮,并将满满一...
2022-09-23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近日,琼海市嘉积镇棉寨村的农民采收南瓜,喜笑颜开。据了解,2018年,我省优化农业结构,扩大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0万亩、热带水果种植面积7.6万亩,推广优质稻95万亩、特色稻2.8万亩,调减低效经济作物12万亩,恢复撂荒地生产10万亩。
2022-09-23茄苪村村民在莲雾基地采摘莲雾。海南日报记者 张期望 通讯员 刘平 摄■ 海南日报记者 张期望 通讯员 刘平1月27日上午,清晨的阳光洒在海口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。一支婚车队伍行驶在村道上,车上鲜红的“囍”字、道路两旁红彤彤的莲雾、还有村民的笑声,让全村弥漫着丰收、婚礼、新春佳节临近的三重喜悦。距离婚宴开始还有两三个小时,...
2022-09-23■ 海南日报记者 李磊“几天不见,水稻苗又长高了不少呢。”1月11日上午,刚刚出差回到三亚的海南省华光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农艺师周晓东,就迫不及待地赶到位于三亚海棠区北山村附近的水稻育种基地,一边查看水稻的长势,一边娴熟地拔去田间的杂草。就在这片试验田里,种植着17种不同品种的水稻试验秧苗。从一名普通退伍兵,到攻克数个育...
2022-09-23改良土壤酸性提高土壤地力;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;通过土地流转、承包租赁等形式,使因缺少劳动力、资金技术等造成撂荒的土地复耕……2018年海南多措并举使撂荒地恢复生产10万亩,既促进农业发展,又实现农民增收。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1月3日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去年我省全力推进撂荒地...
2022-09-23鸟瞰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银坡村。 特约记者 吴峰 摄“去年种秋葵,今年种龙须菜,我们村现在距离县城近,交通方便,发展产业有奔头!”近日,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银坡村村口,村民符国华望着100多亩菜地,乐呵呵地向海南日报记者分享自己的致富经历。2016年,地处大山深处的南开乡高峰村道银、坡告两个村民小组整体搬迁至南开乡北...
2022-09-23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通讯员 王聘钊 摄11月13日,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龙门村村民颜香勇早早起了床,到自家猪舍给55头猪喂食,看着茁壮成长的小猪,颜香勇喜悦之情全在脸上。据了解,2015年,颜香勇一家因灾、因病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政府给他家送来18头猪崽,并帮他修建了80平方米的猪舍和饲料间。颜香勇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养殖...
2022-09-23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黄福 摄11月6日,在儋州市白马井镇儋州创华实业有限公司,员工们正忙着晾晒红鱼干。这种红鱼干在市场上俏销。近年来,白马井镇大力发展红鱼深加工产业,并采取“龙头企业+贫困户”模式,帮扶贫困村民增收脱贫。去年白马井镇共有34户贫困户入股该公司,领取分红,已成功脱贫。此外,儋州创华实业有限公司还...
2022-09-23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的山栏稻熟了!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压弯了腰。远远望过去,种在山坡上的山栏稻,金灿灿的,与葱绿的群山相映成趣。风吹过,掀起层层金浪。“砍山种植山栏稻,一定要成功,煮好山栏米、酿好山栏酒,邀来亲朋与好友,同庆好丰收……”这些天来,黎族的男男女女腰挂竹编篓子,手拿镰刀,哼着山歌,抓着山栏稻穗,利落地割下,开...
2022-09-23为办好消费扶贫爱心小集市,共村村民纷纷带来了自家原生态农产品,受到省妇联帮扶团队的欢迎。 通讯员 刘晓晖 摄随着一声声的报号响起,原本空白的消费扶贫认购表,很快就被一行行人名、数字填满……10月16日,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共村的爱心小集市上,人头攒动,省妇联扶贫工作团开展的消费扶贫氛围浓,共村村民的笑脸越发灿烂。...
2022-09-23Copyright © 2002-2022 文明生态村 琼ICP备19004000号-1 Powered by EyouCms